目录
- 地理分区
- 中国地形
- 河西走廊
行政地理分区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全国省级行政区域习惯上分为六大地区:
华北地区
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华东地区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六省和上海直辖市;
中南地区
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五省和广西自治区;
西南地区
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
西北地区
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和新疆、宁夏两个自治区;
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华南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东南地区:广东省、福建省;
中国地形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界,向东向北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
河西走廊
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相拥的地方,黄河以西,有着一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道,也是古代中国汉地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它就是对中国文明历史发展意义非凡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是一个呈西北—东南走向连接塔里木盆地和 陇西 的狭长状平原,广义上还包括昆仑山以北的柴达木盆地,因为地处黄河河套以西,又是夹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之间适合成规模陆上运输的唯一通道,是汉地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故而得名。河西走廊主要由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河谷及其支流的洪泛平原组成,其范围是东起贺兰山南端的黄河西套,西至罗布泊和吐鲁番盆地,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龙首山、合黎山和马鬃山)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全长约1000余公里,最狭窄处仅有数十公里。河西走廊地跨现今的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五省辖区,由于大部分在甘肃境内,故又称”甘肃走廊”。
祁连山脉覆盖的积雪和史前冰川融化后,形成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源源不断流入河西走廊。它的东西两侧分别是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滋养了河西绿洲。
注:从地理范围看,陇西一般是指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这一片区域,甚至可以泛指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域。